誰說開派對一定要是在聲音嘈雜的環境中?安安靜靜也可以享受到刺激的舞蹈之夜嗎?
“Silent Disco“的發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。據說它在1994年的Glastonbury Festival(格拉斯頓伯里音樂節)時就出現了。不過當時它的出現並不是為了「耳機派對」,而是因為當時在音樂節期間碰巧遇到了世界杯足球比賽的轉播,所以組織方就想出了讓大家一邊聽音樂,一邊拿出自己的收音機收聽足球比賽的主意。事實上,一直到了2000年的時候,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”Silent Disco”。當時在英國城市卡迪夫的一個小型音樂會上,音樂DJ號召大家帶上自己的耳機聽音樂。”Silent Disco”近幾年漸漸流行了起來。參加派對時,因為大家對於音樂的喜好程度不同,有時候DJ也重口難調,難以取悅每一個人。但因為”Silent Disco”是每一個參加派對的人都有自己的一幅耳機,並且可以從好幾個頻道中選出自己喜歡的歌曲,也可以在頻道中來迴轉換,所以”Silent Disco”滿足了不同人對音樂的需求。而且因為通過耳機傳到每個人的耳朵裏,也避免了大聲喧嘩的環境,被很多人稱為避開噪音污染的最佳派對方式。
上週末,小事製作團隊與臺中國家歌劇院共同舉辦 #酐舞樂廳 #靜舞派對。Project Sauté 很榮幸能夠訪問 “週一學校” 藝術總監 楊乃璇有關這場無聲的派對

什麼是Silent Disco?這次活動的流程?
眾人無聲的派對(音樂聲響來自於個人的耳機)

怎麼會選擇在台中歌劇院的空中花園中舉辦?
其實是歌劇院選的
但是目的也是希望民眾在疫情後,能有更安全、更愜意的地方聚會,重新燃起觀眾的藝文活力。

假如你自己也帶上一副耳機,你會選擇哪一類的音樂,為什麼?
我很看狀況,我需要活潑(如 hip hop、funk、disco或輕電音)的風格,但也很享受在派對中很安靜的時刻。

用三個形容詞行容「 小事製作」團隊:
多元、共融、夾縫中求生存。
小事製作 最近在忙什麼?
九月底的團隊製作(年輕舞者的獨舞發表)、台北白晝之夜,以及年底愛丁堡藝穗節臺灣祭《FIGHTERS》的行前 try out。

可以分享一下你的「人生哲學」嗎?
吃好、睡好,人生就是一連串的解決問題,不要花太多時間在煩惱自己是誰。
照片提供:週一學校
攝影師:劉振祥/ 陳建豪
影片取自:ㄧ件襯衫Youtube
0 Comments